首页 > 新闻动态

1+N为“菜”立法 广东拟开先河 省粤菜发展促进条例草案首次提请审议

时间:2022-07-28 来源:羊城晚报
分享到:

  27日,《广东省粤菜发展促进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首次提请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这部只有22条的地方性法规,先后修改了23稿,旨在以高质量立法促进粤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值得关注的是,广东不仅率先在全国为促进某一菜系发展专门立法,还创新“1+N”模式推进省市协同立法,“烹”出立法“广东味道”。

  为何为“粤菜”立法?

  这也是一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法规

  为何要围绕“粤菜发展”立法?一组数据显示:2021年,广东省共有餐饮经营主体约115万家,餐饮业收入4760.66亿元;共有预制菜企业近7000家,较2020年增长30.38%,预制菜产业指数蝉联全国第一。“大量的餐饮经营主体和蓬勃发展的预制菜企业,在‘稳定市场主体’‘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积极作用。”省人大社会建设委主任委员许光介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当前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促进餐饮业持续健康发展,稳定经济,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必要制定粤菜发展促进条例。

  这是一部体量并不大的地方性法规。条例草案共22条,包括总则、粤菜产业发展、粤菜技能人才培养、粤菜文化传承传播等内容。

  “单看条例的名称,很容易以为这是一部为‘菜’而立的地方性法规。”省人大社会建设委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其实这部条例不单是为“菜”立法,也是为人立法,为消费立法。

  此外,自2018年4月广东启动“粤菜师傅”工程以来,不断拓宽城乡就业创业渠道,也形成了相对完备的政策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立法过程中,有必要将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真正有效管用的政策举措上升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规条文。

  条例草案的亮点有哪些?

  符合条件的“粤菜师傅”可接受高等学历教育

  本次立法,主要针对粤菜发展中品牌建设和保护不足、传统技艺传承创新支持力度不够等突出问题,以及预制菜产业发展、餐饮企业业态创新等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作出规定,力求推动解决粤菜发展促进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在粤菜餐饮品牌建设与保护方面,条例草案明确省人民政府商务部门应当加强粤菜餐饮品牌建设,根据实际组织开展粤菜名店、名品、美食街(城)等评选,并向社会公布评选结果。

  在粤菜预制菜品牌培育和研发方面,条例草案规定,相关部门应当根据本地特色农业和粤菜品牌优势,建立预制菜产业项目库,培育预制菜知名品牌和示范企业。

  粤菜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条例草案指出,要将预制菜产业人才培养纳入“粤菜师傅”工程,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设立相关专业以及课程,加强多专业融合发展的学科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粤菜师傅”接受高等学历教育,培养具有学术研究能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此外,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培训机构应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粤菜师傅”担任专职或者兼职教师,完善场地设施、实训工位等配置。

  粤菜文化的传承传播也是本次立法关注的重点。条例草案规定了相关部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老字号保护传承、传统制作技艺传承创新、地方传统特色小吃保护传承以及文化传播等方面的内容,如:鼓励机场、车站、码头、广场、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公共场所为宣传粤菜文化提供便利等。

  “1+N”立法模式如何运作?

  省市相互呼应各有侧重

  粤菜包括广府菜、客家菜、潮汕菜(潮州菜)。为充分体现不同地方特色风味菜的发展特点,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决定采用“1+N”立法模式,推进省市协同立法。除了省条例之外,目前汕头、佛山、梅州、江门、潮州也正推进粤菜发展与传承的相关立法。

  如何处理好省市协同立法之间的关系?许光介绍,作为“1”的省条例主要解决粤菜发展促进中的全省共性问题,而汕头、佛山、梅州、江门、潮州等市的“N”项立法主要解决当地的实际问题,“省和各市条例在内容上相互呼应、紧密衔接、各有侧重”。

  省人大社会建设委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进一步介绍了各地市立法的亮点:汕头市注重对潮汕菜特色品牌的保护传承;佛山市侧重围绕广府菜传承发展进行立法;梅州市相关条例明确客家菜的定义,并对传承作出规范规定;江门市侧重对侨乡广府菜的传承发展;潮州市突出对潮州菜的品牌打造、人才培养以及文化传承。目前,这五个地市的相关立法都在顺利推进之中,预计将于今年11月提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

附件:
相关稿件:

广东人大
微信公众号

南方+客户端
“广东人大发布”
南方号

粤当家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