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聚集 > 热点专题 >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各地动态

肇庆人大:绘就乡村振兴美好画卷!各级人大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时间:2022-12-14 来源:西江日报
分享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近年来,肇庆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坚持高位推动、规划先行,坚持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近日,记者走访高要、怀集、德庆三地了解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肇庆各级人大常委会立足职能,积极主动助推乡村产业发展,护航粮食安全。同时依靠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出实招、挑重担,活跃在乡村振兴一线,推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

  深入调研 为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建言献策

  党委的中心工作在哪,人大力量就往哪使。“近年来,肇庆市人大常委会特别重视乡村振兴工作。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等方面都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工作。”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市直农村农业代表小组代表梅寒说。

  今年3月、5月、9月,市人大常委会分别组织调研组到封开县、四会市、端州区、高要区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情况调研,提出具有建设性、指导性的意见建议。如提出,端州区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带建设要用绣花的功夫做好细节规划,充分挖掘城郊区域文化底蕴,体现文化价值,集中力量办大事,做一件成一件,实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高要区要以驻镇帮镇扶村工作为着力点,把握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关键,进一步加强沟通对接,融合优势资源,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科技赋能 支撑高要罗氏沼虾产业高质量发展

  稻草人、七色小桥、鲜花栈道……走进位于高要区莲塘镇荔枝村的哈哈乐农耕文化园,乡间风光如画——这是全市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一个缩影。

  今年,高要区在莲塘镇串珠成链,连点成线,重点打造全长约12公里的“龙腾莲塘,凤翔神山”乡村振兴示范带。沿线的波西村、荔枝村、察步村等8条村庄结合自身实际,挖掘产业、文化、旅游等资源,打造农文旅特色品牌,带动乡村经济蓬勃发展。

  西江实验室高要分中心(高要鱼虾检测监测站)是该示范带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是助力高要鱼虾养殖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支撑。

  去年底,全国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肇庆大华农生物药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陈瑞爱在高要调研时发现,高要罗氏沼虾受困于病害,成活率只有30%,亩产不高。加之,罗氏沼虾的苗种质量参差不齐,虾的品质不能提升。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物,陈瑞爱一直把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作为自己为民履职尽责、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力点。经过多次调研之后,陈瑞爱决意在高要建立鱼虾检测监测站,免费为养殖户做鱼虾检测,利用科技手段,助力高要鱼虾养殖业高质量发展。

  在高要区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今年9月底,高要鱼虾检测监测站在莲塘镇察步村委会基围头村正式挂牌成立。该站由16名专家组成技术团队,其中3人常驻检测监测站,陈瑞爱为领队。检测监测站主要开展健康苗种选择、底质改良、水质调控、病原监测等技术,以减少病害发生,提高罗氏沼虾品质。

  波西村养虾户林仲航告诉记者:“以前,虾发病了,只能凭经验用药,虾的成活率比较低。陈教授的技术团队来了之后,虾有了病,把虾和水拿去一检测,立即知道是什么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对症用药,虾的成活率大大提高。”莲塘镇荔枝村养虾户孔令聪说:“检测监测站的专家把技术带到了家门口,方便了我们养殖户进行鱼虾检测,治病害的周期缩短了,损耗减少了,收益也就提高了。现在,我们对养虾养鱼增产增收很有信心!”

  “希望通过科技力量,将高要罗氏沼虾虾苗的成活率提到70%,亩产提高到700至800斤,届时,高要罗氏沼虾将达到百亿产值。”陈瑞爱表示。

  履职尽责 推动“书记田”示范基地建设

  11月10日,记者在怀集县冷坑镇桐光村看到,一垄垄、一丛丛韭菜在初冬艳阳下,泛着绿色的光。韭菜地里,几名村民正在采摘韭菜花。怀集县人大代表、冷坑镇桐光村支部书记、主任蒋为权也在地里,一边帮着摘韭菜花,一边向村民了解韭菜种植情况。

  2021年,怀集县启动10万亩“书记田”项目,按照规模化发展思路,突出怀集县冷坑、岗坪等五大平原镇耕地连片优势,凝聚市、县、镇、村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合力,示范引领农业规模化、产业化、高附加值化发展。

  冷坑镇观塘片区“书记田”项目位于桐光村、江山村、富瑞村、红胜村,以种植水果莲藕、韭黄、韭菜花为主。在“书记田”建设中,蒋为权发挥了重要作用。“刚开始,很多村民不了解什么是土地流转,土地流转对自己又有什么好处。我便和村两委干部以及其他人大代表,分头进入村民家中,给村民算 ‘流转账’,让村民吃下‘定心丸’,使村民把田地流转出来。”蒋为权介绍说。

  目前,桐光村已流转出土地3000多亩,引入怀集润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有效带动周边村民就近就业。“以前去外地打工,工资不高,家里又照顾不了。现在村里有产业了,可以在家门口打工。工资比到外地打工还要高,又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小孩。我们赶上了好时代。”来自和平村、在基地工作的黎艺芳对记者说。

  让蒋为权最为高兴的是,经过努力,桐光村集体经济从0元增加到14.1万元。“下一步,将更加积极地发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优势,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引入更多更好的产业项目,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让更多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受益。”蒋为权说。

  在产业发展示范带建设中,冷坑镇以种植韭菜花、水果莲藕等为主导,岗坪镇则以发展丝苗米为主。岗坪镇人大主席梁廷卓介绍,目前,岗坪镇仅太原村通过土地流转就种植了300多亩丝苗米,当地农民受益颇多,丝苗米生产发展势头持续向好。“在发展过程中,岗坪镇各级人大代表充分发挥联系群众的作用,积极宣传动员群众,加快土地流转进度,为做强做优做大丝苗米种植打牢‘地基’,为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尽职尽责。”梁廷卓说。

  服务到位 助力农业产业集约化发展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集约化发展产业是德庆县播植镇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的特色。

  肇庆市人大代表、德庆县播植镇党委书记冯伟南告诉记者,今年,播植镇大力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基地化农业,积极打造连片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基地,如巨农水稻产业基地、润泽鲜食玉米基地、新合优质甘薯基地等。如今这些基地规模初步形成,示范带动作用明显。

  记者在播植镇沙村看到,青翠修长的玉米叶在风中摇摆。一片广阔的玉米基地,一部分已长出玉米,12月中旬即可收获,另一部分还是1米多高的苗。“我们通过土地流转,引入德庆县润泽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设了这片面积680亩的润泽鲜食玉米基地。”德庆县人大代表、播植镇播植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关永铨一边说,一边指点着。

  关永铨告诉记者,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总有些村民思想跟不上。他就带着村干部,走村入户,挨家宣传乡村振兴政策。“有些老人思想还是不通,我们就找老人的子女,子女跟自家的老人一谈,思想很快就通了。”关永铨笑着说。

  土地流转成功后,用水不足问题突显出来了。在这种关键时刻,关永铨充分利用人大代表的身份,及时撰写建议递交人大。建议转交后,市、县水利部门疏通河道、增加水泵,抽水浇地,解决了玉米基地用水问题。

  记者了解到,润泽鲜食玉米基地项目将为村集体和村民每年增加50多万元的租金收入,可带动周边100多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充分发挥了联农带农作用。

附件:
相关稿件:

广东人大
微信公众号

南方+客户端
“广东人大发布”
南方号

粤当家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