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聚集 > 热点专题 > 学习宣传贯彻民法典 > 省人大宣传贯彻

曾学智代表:对《民法典》出台重要意义的感悟

时间:2020-07-08 来源:广东人大网
分享到:

  对《民法典》出台重要意义的感悟:高度、深度、广度、温度

  作者:广东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 广东伟伦律师事务所主任 曾学智
  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下称“《民法典》”)已于2020年5月28日经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并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我国正式迎来了“民法典时代”。本文将从《民法典》的高度、广度、温度、深度四个维度谈谈对《民法典》出台的重要意义的感悟。
  一、高度:高屋建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保障
  《民法典》是民事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民法典》是宪法之外最重要的法律之一。
  对于《民法典》的作用而言,其还符合“规范公权力,保障私权利”的法治的核心要求。《民法典》对各种民事法律权利予以确认及保护,比如私有产权保护和合同自由等,实质上也是为公权力的行使划定了界限。同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民法典实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级党政机关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尺度”,《民法典》还能有效地统一裁判规则,为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及司法机关的公正司法提供重要的法律依据和准绳。因此,无论是从其地位还是作用来讲,《民法典》为推进全面依法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民事法治保障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民法典》的立法高度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应该从应有的高度去认识和学习《民法典》。
  二、深度:九九归一,是我国民事法律科学化、体系化的集大成者
  首先,我们可以从的内容上来理解《民法典》的博大精深、与时俱进。“典”,有典籍、典范之意。《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从内容上来讲,是我国民事法律的集大成者。《民法典》最后一条,也就是第1260条规定,自《民法典》实施之日起,《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等九部法律同时废止。九部民事单行法律的废止,不是意味着这九部法律凭空消失了,而是《民法典》以设立七个分编的形式承继了九部法律的条文及其相关民事法律规范,将九部法律从内容及逻辑上进行体系化的整理,并增加了一些新的规则进行科学性完善,是对已经不适应社会现实情况的法条进行修改和完善,也是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因此称得上是“九九归一”。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时间的维度去理解《民法典》诞生的来之不易、源源流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曾分别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后有4次启动制定《民法典》的尝试。此后,立法机关决定实行先制定单行法、再编纂《民法典》的 “分步走”立法路径,并在其后先后出台《物权法》和《侵权责任法》等单行民事法律。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重启《民法典》编纂工作后,立法机关决定采取“二步走”立法路径,即先制定《民法总则》,再制定《民法典》分编。经过无数法律界人士的辛勤努力,2017年《民法总则》作为《民法典》的总纲率先出台,其后《民法典》也终于在2020年5月28日表决通过,我国正式形成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可以说,这样一部法典,它凝聚了中华文明的精粹及新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同时也承载了我国几代法律人的梦想和全国人民的期盼。
  因此,无论从内容还是时间上来说,《民法典》都是我国民事法律科学化、体系化的集大成者。
  三、广度:息息相关,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民法典》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可以说,《民法典》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每一个民事主体都有直接的关联,涉及我们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方方面面。
  比如说,未出生的胎儿是否有继承份额,这涉及继承权特留份的规定,在《民法典》总则编第16条及继承编第1155条都有体现;比如说,我们买一瓶矿泉水、收一份外卖,这些属于合同的订立与履行,涉及到《民法典》合同编的有关规定。
  甚至,即便我们宅在家里不出门,《民法典》仍然关联着我们的生活。比如,我们居住的房屋,涉及到《民法典》物权编的相关规定,其中第359条还作出了70年期满后自动续期的规定;而如果我们是居住在物业小区,物权编也有关于保障业主对物业小区管理权利的规定;又如,我们宅在家中用手机或电脑上网浏览和购物,还可能涉及《民法典》人格权编关于个人信息保护或侵权责任编关于网络侵权的问题。
  所以说,《民法典》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
  四、温度:以人为本,权利保障的总篇章
  谈到《民法典》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能有人会担心,是否意味着我们处处将受到法律的管制。其实不然,《民法典》又以“民”命名,因为《民法典》本质上是一部权利法,是保障公民私权的法律,这意味着它要充分反映人民的意愿、保障人民的权益、体现人文关怀。正如著名法学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过:“在民法慈母般的眼里,每一个人就是整个国家”,因为慈母的眼里一定是温暖的,所以称之为有温度。
  首先,每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都有其特定的调整对象。而《民法典》第二条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相较于此前的《民法通则》,《民法典》将“人身关系”置于“财产关系”之前,体现了《民法通则》对人身关系的调整对象在价值上的优先性,是《民法典》的人文精神的体现,开篇即揭示了《民法典》人民至上的温度。
  除此之外,《民法典》全编的体例结构也体现了权利保障的温度。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当中,都需要法律对各自所享有的权利予以明确,同时明确权利被侵害后的救济方式。作为一部人民权利的宣言书,我们的《民法典》就是以权利保障为核心的,并构建了明确权利、规范权利、权利保护、权利救济为结构的整个《民法典》体系。例如,《民法典》总则编实际是对权利主体和权利客体等作出了规定;各分编则是具体规定了需要保障的权利的内容,如物权编的对私有财产权的平等保护、合同编对契约自由的保护、婚姻家庭编对婚姻自由的保护、人格权编对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的尊重和保护、侵权责任编对权利被侵害后的救济,都体现了《民法典》“以人为本”及“人文关怀”的温度。
  因此,《民法典》是一部具有温度的以保障权利为核心的人民权利法。
  后记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编纂一部真正符合中国国情、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我们可以看到,《民法典》共1260条,全文逾10万字,是一项系统的、重大的立法工程。这部人民权利的“宝典”,不仅回应和解决了社会需求及现实问题,更代表了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展望。2021年元旦起,《民法典》必将为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附件:
相关稿件:

广东人大
微信公众号

南方+客户端
“广东人大发布”
南方号

粤当家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