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聚集 > 热点专题 > 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 > 代表访谈

张书彦: 为“国之重器”寻求最优“拍档”

时间:2019-01-30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在清一色的黑色西装中,身穿白裙的张书彦格外醒目。而眼前这位气质如兰的“80后”,却有着一连串亮眼光环:英国散裂中子源30年来第一位华人首席谱仪科学家、中子技术专家、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创业团队带头人。

  “今年我依然关注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发展、平台建设和人才交流。”省人大代表、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张书彦告诉记者,广东去年鼓励科学创新的新动作令人振奋,如今国内顶尖科学机构的“联姻”走上光明大道,平台建设的顶层设计亦要跟上。
  助推“国之重器”登上世界舞台
  “散裂中子源相当于一台‘超级显微镜’,可以为物理学、纳米科学、材料科学等众多前沿学科提供检测研究平台。而研究院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为散裂中子源建起工程材料衍射谱仪,让它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张书彦尽量浅显地解释“国之重器”的作用,研究院的资源可用于延长核电站寿命、改进航空发动机材料性能等,更难得的是面向世界开放,不仅欢迎来自国内的研究试验,还可协助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项目。
  身处前沿科技浪潮之巅,张书彦的履职故事也充满了“科学味”。去年是履职第一年,经过多次调研,张书彦发现广东研发投入里的基础研究投入占比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产业化项目科研经费远大于基础研究的科研经费。
  “一个完整的创新链,应该是从知识创新,再到技术创新,最后到产品创新。”张书彦认为,要解决广东存在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还是要鼓励技术研发和产品研发,于是提出“广东应加大对基础研究投入,积聚更多创新人才”的建议。
  建议做好科学平台顶层设计
  去年,广东实施“科技创新十二条”、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等创新政策,张书彦由此留意到广东对重大科技项目释放出的开放信号。在她看来,这些改革措施意味着,从前限于省内的重大科研项目合作,如今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寻找顶尖“拍档”,调动全国优质科研资源助力广东科技创新。
  从专业研究院所到各大实验室,从航空发动机的高温合金到模具应用的轴承钢,从国内尖端科技的应用前景到东莞模具产业的材料升级,都成为张书彦的调研内容。
  “这次改革,给予了我们与国内一流科研机构合作的机会,也给予了我一个探索调研省内外、国家级项目和平台在技术优势互补、协同创新方面的平台。”张书彦告诉记者,广东此次科技计划政策改革是个开始,在一些具体的制度设计、执行措施上,需要通过实践来逐步优化。
  对于实验室的建设,张书彦建议,要做好平台建设的顶层规划设计,研究制定可以鼓励和吸纳高等院校、国有科研机构、国企、民营企业、科技金融机构广泛参与的积极政策,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三链融合,以保障平台的建设和健康运行发展。
  近两年来,张书彦通过与国内航空航天、核动力等机构的交流调研,发现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材料衍射谱仪等设施应用范围很广,如今省内科技资源已具备能力突破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的材料难关。她建议,广东应考虑高附加值的科技创新资源要素的输出,更积极自信地走出去,解决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核心关键难题。
附件:
相关稿件:

广东人大
微信公众号

南方+客户端
“广东人大发布”
南方号

粤当家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