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聚集 > 热点专题 > 建议办理工作优秀案例 > 案例四

广东省气象局关于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633号代表建议答复意见的函

时间:2022-01-14 来源:广东人大网
分享到:

广东省气象局关于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633号代表建议答复意见的函

林良勲等省人大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补齐粤东西北自然灾害基础监测能力短板的建议》(第1633号),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决定将其作为重点督办建议,交由省政府组织办理,由省人大农村农业委督办。省政府高度重视建议办理工作,马兴瑞省长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明确此项建议由孙志洋副省长领办,省气象局会同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生态环境厅、水利厅、应急管理厅、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等单位具体办理。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重点建议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加强统筹协调,精心组织开展建议办理工作

  我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着力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补齐粤东西北地区自然灾害基础监测能力短板,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保障。

  (一)高位推动,协调解决实际问题。马兴瑞省长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省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审定签发重点建议办理工作计划,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安排。孙志洋副省长多次听取汇报,带队调研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并提出了“在调研阶段增加粤北调研;工作过程中应将阶段性情况报告省人大相关领导和部门;也应征求省人大的调查/调研参与意见”等具体工作要求。9月28日孙志洋副省长召开重点建议办理工作会议,再次听取办理情况汇报及人大代表意见建议,进一步协调解决办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确保重点建议办出实效。

  (二)成立工作协调小组,研究制订具体办理工作计划。为做好重点建议办理工作,省政府专门成立工作协调小组,由孙志洋副省长担任组长,杨鹏飞副秘书长和省气象局庄旭东局长担任副组长,会办单位相关负责同志为成员。在对代表所提建议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基础上,制订了具体办理工作计划,明确了主办单位和会办单位及其职责分工,定人员、定任务、定要求、定时限,压茬推进重点建议办理各项工作。

  (三)强化沟通协调,提高办理实效。在重点建议办理过程中,省政府办公厅全程监督、指导并积极推进落实,组织相关厅局专题研究,结合调研情况,找准存在问题,研究解决办法,有效提升重点建议的办理质量。8月19日,省政府办公厅组织召开重点建议办理工作座谈会,邀请省人大农村农业委、省人大常委会选联工委和部分省人大代表参加,进一步梳理需要省政府协调解决的问题。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之间积极配合,形成合力。主办单位省气象局建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处室具体办理”的工作机制,主要负责同志主持召开3次座谈会,与会办单位共同研究推进重点建议办理的具体措施,听取省人大农村农业委及部分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会办单位发挥自身积极性,积极配合主办单位做好有关工作。

  (四)深入开展调研,摸清我省自然灾害监测能力现状和短板。5月11-14日,在省政府办公厅的组织协调下,省气象局联合相关单位组成联合调研组,赴广州、佛山、清远、云浮、湛江等市,调研各地气象、水文、生态等监测基础能力状况,听取市、县(区)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的意见建议。组织人员深入学习研究了江苏、浙江等省做法,结合广东实际,充分吸纳并作为下一步工作措施。通过调研我们充分认识到:广东是自然灾害大省,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超强台风、特大暴雨、龙卷风等极端天气频发高发,破坏强度大,预测预报难。监测是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的基础,也是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数据来源。补齐自然灾害基础监测能力短板,对于提升我省粤东西北地区自然灾害综合防治水平、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服务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自然灾害监测能力尤其是粤东西北地区监测能力已显著提升。但是面对新发展阶段我省高质量发展的新需求,与江苏、浙江等兄弟省份以及珠三角地区对比,粤东西北地区特别是农村、山区,仍然存在明显的短板:一是行政村监测站点分布不够科学。粤东西北地区实现了“镇镇有监测”,行政村的气象(雨量)监测基本没有,对政府部门组织精细化的自然灾害防御提供支持不够,也不能满足开展针对“一村一品”农业精细化保险的需求。二是粤东西北地区突发局地天气监测能力仍需增强。粤东西北地区地形复杂,短时强降雨易引发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对强对流天气有明显监测效果的相控阵天气雷达在粤东西北地区仍未布设。三是生态环境监测水平亟待提升。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准确有效的温室气体监测网建设刚刚起步,对高空垂直方向上的臭氧监测不足,对其分布规律尚认知不清。四是粤东西北地区自然灾害监测设备建设和运维经费投入不足。

  二、担当负责,努力办出成效

  省政府将“补齐粤东西北自然灾害基础监测能力短板”重点建议办理工作作为“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具体行动,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举措,在推进粤东西北地区自然灾害基础监测能力建设上推出多项实际举措,推进建议办理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先行示范省建设加快推进。从构建“全省一盘棋”协调发展格局及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思路出发,加快补齐粤东西北地区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基础能力短板,持续提升珠三角地区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水平,努力保持粤港澳大湾区气象防灾减灾与服务保障能力继续走在全国前列。起草了《推进广东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先行示范省建设的意见》,按程序报批后印发实施。省政府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印发《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部分)气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建成运行,世界气象中心(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分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科技融合创新平台项目启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气象事业进入融合发展的快车道。中国气象局在我省成立了温室气体监测及碳中和监测评估中心广东分中心,推进温室气体监测评估业务体系建设。向中国气象局申请将广东列为气象强国建设先行试点省。

  (二)气象、水文观测站网建设方案顺利完成并启动先行期建设。一是完善建设规划方案。省应急管理厅牵头会同省气象局、省水文局完善《广东省推进村村自动雨量(气象)站建设项目总体规划方案》,优先保障粤东西北地区建设,“十四五”期间,将建成15900个(其中粤东西北地区13928 个,珠三角地区1972个)气象、水文(雨量)观测站,实现全省行政村监测站100%覆盖。二是加快开展先行实施期建设。省应急管理厅联合省气象局、省水文局向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申请先行实施期项目立项,目前已通过政数局专家评审,省财政厅正在进行投资审核,主要在全省30个雨窝点所在镇的428个行政村,完成105个自动气象站和323个水文(雨量)站建设,并将同步完成自动气象站、水文(雨量)站及其配套信息系统建设和雨量致灾智能分析应用系统建设。

  (三)粤东西北地区相控阵天气雷达网建设可行性研究有力推进。充分发挥珠三角地区已基本建成的26部相控阵天气雷达组网应用的示范效应,结合我省气象灾害及其次生灾害衍生灾害易发频发地区分布,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对粤东西北地区拟建雷达站点选址进行深入研究,按照全省X波段雷达观测网科学布局密度,编制了《广东省粤东西北地区X波段双极化相控阵天气雷达网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今后的布点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臭氧高空探测试验工作有效开展。一是中国气象局支持中央财政资金200万元,在清远国家高空探测站开展2021年臭氧探测试验业务。二是省气象局联合省生态环境厅在清远国家高空气象探测站开展了臭氧探测试验,掌握该区域地面至高空35km以上高分辨率臭氧垂直分布数据,分析域内的对流层和平流层区臭氧分布和变化趋势,为开展臭氧的输送机制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

  三、以办理重点建议为契机,推进我省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上新台阶

  下一步,我省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发展理念,对标世界先进、国内领先,加强系统谋划、坚持以终为始,选准选好试点、大胆先行先试,持续推进我省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为广东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坚实保障,为全国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创造新经验、做出新贡献。

  (一)深化省部合作机制,落实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先行示范省建设。加快“十四五”发展规划重点工程项目立项、建设,着力推进气象重点领域业务科技难题和核心关键技术有新突破。构建集约化、智能化、精准化的气象业务新业态,推动广东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在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上不断有新开拓,在气象现代化建设上不断有新进取,在气象强国建设新征程上不断有新作为。

  (二)推进全省气象、水文(雨量)观测站建设,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一是继续推动后续5期项目建设。由省应急管理厅牵头,省气象局、省水文局及相关部门配合,综合评估项目先行实施期建设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重点分析气象、水文(雨量)观测站在短时强降雨、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上所发挥的作用,继续推动后续5期项目立项和建设工作,优先在粤东西北地区灾害性天气易发区建设气象、水文(雨量)观测站,逐步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二是加强数据的分析应用。推进气象、水文(雨量)观测在农业、海洋、交通、旅游、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应用,推动各部门数据共享、技术互融、流程对接、系统共建、提质增效,形成融合发展、互为支撑的良好态势。

  (三)推动建设粤东西北地区相控阵雷达组网,提高强对流天气监测预警能力。一是分类分步建设。省气象局将会同省财政等部门积极多方筹措资金,计划在2022—2024年,大力支持粤东西北地市,特别是在汕头、湛江等省域副中心城市和粤北产业园建设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再向粤东西北地区全面铺开,尽快提高粤东西北地区监测预警能力。二是加强雷达组网应用。粤东西北地区X波段双极化相控阵天气雷达网建成后,与珠三角地区相控阵雷达组网运行,成为全省 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的有力补充,可对突发中小尺度局地天气进行精准监测,空间分辨率从1000米提高到30米,时间分辨率从6分钟提高到30秒,雷达产品频次从12分钟提高到90秒。三是提高雷达产品对自然灾害精准防治的支撑作用。依托省政务大数据中心,共享全省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拼图等产品和预报预警信息,更好地服务防灾减灾需求。

  (四)加强全省臭氧高空探测业务建设,提升生态文明保障能力。一是开展臭氧高空探测业务。省生态环境厅、省气象局加强合作,2022-2024年,在省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支持下,组织清远、阳江、河源、汕头国家高空探测站在臭氧高污染季节连续开展臭氧高空探测,开展三维立体多要素协同的大气成分综合观测网建设和监测数据共享,推进臭氧高空探空探测业务化。二是增加臭氧激光雷达的布点。在粤东西北地区增设一批臭氧激光雷达,与臭氧气象探空同步开展低、高空臭氧探测。三是探索开展臭氧污染预警。加强臭氧的输送机制研究,着力臭氧数值预报模型研发,改善环境气象模式机制,提高环境模式的臭氧预报能力。生态环境与气象部门建立深度融合会商机制,联合开展污染动态追因溯源。四是提升地球系统观测能力。坚持共建共享共用,支持生态环境、林业、农业、水文水资源、水土保持、海洋、科研院等部门在气象观测站开展探测业务。积极推进各部门监测站点开展生态气象监测。建立以卫星遥感为基础、地面监测为补充的生态环境监测网,实现对陆地和海洋全方位、多层次、长序列的生态环境监测,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臭氧污染防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提供科学支撑。

  (五)压实各级责任,加大对补齐短板的财政支持力度。一是延续安排全省气象、水文(雨量)观测站建设经费,加快推进后续5期项目建设工作。二是完善粤东西北地区相控阵天气雷达网建设方案。加快粤东西北地区相控阵天气雷达网建设项目论证与立项建设工作。三是在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支持和中国气象局业务部署下开展臭氧高空探测,推进温室气体监测评估业务体系建设。四是进一步落实各级财政对粤东西北地区自然灾害基础监测设备建设和运维经费的投入,支持粤东西北地区完善自然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缩小同珠三角地区防灾减灾能力的差距。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省自然灾害基础监测工作的关心支持。

广东省气象局

2021年10月22日

附件:
相关稿件:

广东人大
微信公众号

南方+客户端
“广东人大发布”
南方号

粤当家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