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省、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推动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大力推进水污染防治的决定》,近日,江门市蓬江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市、区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对全区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情况进行“把脉问诊”。
摸“实情”
反映民意 代表提建议
黑臭水体治理工作一直是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之一。经过2018年底重新排查,全区列入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的河段有5条,分别为天沙河华盛路-江咀水闸河段、杜阮河高速入口桥-新河桥河段、六联水库至木朗排灌渠、龙榜排灌渠、环市丹灶河,总长约35.46公里。
近年,部分群众反映环市丹灶河因污水直接排放导致黑臭水体现象突出。多名人大代表经过实地调研、走访,收集群众意见,在今年蓬江区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提出“关于加快推进丹灶河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建议”。今年5月,由专题督办小组,认真督办代表建议,进一步推动解决人大代表反映强烈的环保问题。
看“气色”
心系民生 代表齐调研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近日,专题调研组一行深入杜阮镇丹灶河上游、木朗排灌渠南支渠,实地察看丹灶河上游黑臭水体应急工程和木朗排灌渠黑臭水体治理工程的施工现场,听取有关负责人介绍河涌水质现状、工程整治方案和现场施工情况,详细了解黑臭水体成因及项目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进一步看清“症状”,摸清实情,“步步紧逼”力促落实。
今年,该区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紧盯工作进度,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其中,该区启动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一期)——黑臭水体治理工程,项目估算总投资13.87亿元,主要建设截污管网和一体式污水处理设施等43宗市政工程,实施河道清淤和滨江新区内涝治理工程等12宗水利工程。目前,项目已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此外,该区还启动黑臭水体治理应急措施,在木朗排灌渠、龙榜排灌渠、凤山排洪渠、桐井河、丹灶河分别建设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和污水提升泵,总投资约1500万元。同时,还狠抓源头整治,实施污水收集处理、河道底泥清淤、水体生态修复等工程,“多管齐下”开展整治。
把“脉搏”
结合实际 代表指问题
“总体进度缓慢,整治困难多样,源头治理不足,基础设施欠账多……”这几个问题揭示当前该区水体环境治理依然面临严峻形势。带着这些问题,调研组召开专题座谈会。会上,代表们听取近期该区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情况介绍,认为该区政府在黑臭水体整治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展现出狠抓整治的巨大决心,但该项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任务重,治理难度大。针对该项工作目前的存在问题,代表们纷纷各抒己见。
“黑臭水体整治能否与防洪排涝工作结合在一起开展?如棠下镇北片区适逢雨季,经常存在内涝隐患。此外,蓬江区农村地区仍未建设排污管和排雨管进行分流,一定程度上影响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浓度。”市人大代表骆昌云谈到。
“黑臭水体整治是惠民工程,也是百年大计。从企业生产方面看,因我区部分工业园区仍未设有市政管网,没有实现雨污分流,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环保成本。”区人大常委会委员李永金说道。
“目前,蓬江区截污纳管工程进度较慢,也存在截污纳管后污水处理厂没有进行满负荷工作以致资源浪费的问题;同时,工业污水直排偷排依然突出,执法监督力度不够大。”区人大代表李岩说。……
谈“处方”
针对问题 代表献良策
市人大代表赵全建议,黑臭水体治理是一项综合治理工程,要从抓源头、抓重点、抓宣传上下功夫,抓住污染重点,从源头开展整治,还主城区一片青山绿水。
市人大代表骆昌云建议,黑臭水体治理要抓住关键,做好源头截污和管道疏通,引导实现雨污分流,同时要加快项目工程建设,让老百姓能更快看到整治成效。
市人大代表王宇霞、区人大代表陈漱文建议,要加强水资源环保宣传,增强市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同时让他们知道黑臭水体治理工程的重要性和作用,促使其身体力行参与环境保护。
区人大常委会委员李永金建议,要加快建设完善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逐步提高工业园区扩园提质的质量,这将有利于促进园区内招商引资规模的扩大和水平的提高。
区人大代表李岩建议,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继续狠抓污染源整治,加强对工商企业特别是餐饮业的监控;同时要强化污染源管控,落实治污责任,加大整治力度,确保污水处理率全面达标,争取使蓬江区成为第三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代表为民发声,部门为民履职。该区政府表示将认真整理和研究吸纳人大代表的建议意见,继续开展好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努力推进蓬江区实现“长治久清”的目标。代表们表示,将认真履行好代表职责,既要做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的推动者、监督者,更要做环境保护的宣传者、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