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聚集 > 宣传平台 > 《人大视窗》专栏

南方日报:人大视窗专版第7期

时间:2020-08-21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清远英德探索镇人大闭环跟踪监督民生实事

  ◎中山率先全面建立 “镇产”报告制度
  ◎江门新会试行代表兼任民间河长
  ◎江门开平多年坚持代表约见市镇长
  01
  清远英德探索镇人大闭环跟踪监督民生实事
  一年“查问”三次 代表投票“验收”
  最近,在清远英德市浛洸镇,四场由人大代表组织的满意度测评,将当地政府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给暴露了出来:有2项重点工作、1件民生实事项目被代表们集体评为“不满意”,这让有关部门陡然紧张起来。
  对政府实行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一项基本职能,如何实现有效监督,而不流于形式、失之于宽松软,这在镇一级显得尤为重要。自我省“推进县乡人大工作年”活动开展以来,英德推动各镇人大对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和票决产生的民生实事项目“一跟到底”,依托联络站或代表小组,通过年初问计划、年中问进度、年底问结果,叠加次年初由代表投票进行满意度测评,实现了全链条全流程跟踪监督。
  “一年三问”破解监督“无果而终”
  如何在镇一级对政府全年工作进行实时监督?英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蓝文坚说,英德的尝试源于以往乡镇人大工作过于零碎化,镇人大闭会期间履职手段有限,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多集中于某一专项工作或某一时点,许多监督项目听完报告、视察调研完就了事,没有系统持续地跟进,常常无果而终。
  正是着眼于“一追到底”和“刨根问底”,从2018年起,英德在探索跟踪监督上进行了一番制度设计。
  这项监督从年初就开始,每年初的镇人大代表会议,代表投票产生的民生实事项目,与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工作,一道被纳入跟踪监督项目,由镇人大主席团明确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时限、责任领导和责任单位等事项。
  英红镇的英红小学,曾因排水管容量不足,校门口雨季时常发生严重内涝,严重影响2300名师生出行。英红镇人大主席向文敏介绍说,2018年初,整治工程被列入镇民生实事项目,当地联络站代表随即出动,实地视察后提出修改整治计划的建议,工程应提前到9月开学前完成,并且在竣工前应有具体措施保障雨天内涝时出行问题,建议反馈后马上被职能部门采纳。
  在民生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后,跟踪监督便以代表小组“分项包干”的形式进行。进入7月,英红镇的代表主动听取镇规划所工程进度汇报,实地查看建设进展,在这次问政中,代表再次建议:要更换直径更大的排水管、增加沙井盖数量。尽管需要额外增加十几万元费用,但有关部门依然按照代表建议,协调改进施工方案。
  到了年底,项目做得好不好,镇人大主席团还要组织召开“问结果”会议,在代表小组书面报告的基础上,对政府年初允诺的事项进行询问和答辩。就在英红小学校门口排水管整治工程完工不久,驻站代表便实地查看,还邀请了小学校长到场,听取对工程的评价。
  代表的“一年三问”,让职能部门在办理民生实事时含糊不得。整治工程竣工后,英红小学校门口再没有出现内涝,师生出行难题得到解决。
  代表分站跟踪力求“问到点上”
  在推行“一年三问”探索逐步进入“深水区”后,问题也随之而来:领域广泛、专业度较高的实事项目,怎样匹配专业对口、了解详情的代表,真正问到点子上?
  对此,英德市浛洸镇尝试对实事项目进行“分类管理、分站跟踪”,根据辖内4个联络站代表文化、职业、居住结构的不同,监督项目被分为教育文化、城市建设、农林水和环境卫生四大类,相对固定地分解到联络站。
  “分下去的监督项目基本是为联络站‘量身打造’的,驻站代表每年初就能知道全年跟踪任务,这样在平时的生产生活中会主动关注相关内容,注意收集选民对相关项目的意见和建议。”浛洸镇人大副主席徐胜解释说。
  作为英德的中心镇,近年来,浛洸镇集聚大量附近人口,但也导致了学位紧缺、“大班化”教学严重、功能场室被挪用为教室等一系列问题。此前,当地代表曾多次联名提交议案,建议加快建设义务教育基础设施,但迟迟得不到落实,群众意见很大。
  去年初,在代表票决产生的十件民生实事中,加建镇中心小学、第二小学和初中相关教学楼、宿舍楼的实事就占了3件,体现了很大的民意。
  “不能再拖了。”徐胜说,在分析以后,这3件实事项目都分给了第二代表联络站跟踪督办,“主要考虑到镇里的教师代表大都在第二代表联络站辖区,他们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感受最迫切,积极性更高,同时第二小学也在那里,便于代表了解情况。”
  从去年4月起,联络站先后组织代表开展4次现场视察和两次专题议事活动,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建议。在代表持续监督和跟踪下,镇政府自筹近600万元资金,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各类历史遗留、财务纠纷、土地纠纷等问题。
  如今,浛洸镇中心小学教学楼和镇初中宿舍楼已经交付使用,第二小学教学综合楼也将在今年9月前交付使用。
  在浛洸镇人大主席林培标看来,过去镇人大临时确定监督活动主题,导致代表专业储备不够、仓促上阵,监督效果不尽理想。进行分类管理和分站跟踪后,既能使熟悉相关领域的代表参与监督,又给予充分的准备时间,有助于代表有的放矢、督到点上。
  “不走过场”的测评“让人倒吸凉气”
  对于承办民生实事的职能部门而言,“三问”之后,并不是终结,真正的“杀手锏”在于第二年还要过代表投票“验收”这一关。
  在第二年初的镇人大代表会议上,参考“问结果”的情况,代表对政府上一年度重点工作和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
  这并不是“你好我好”的走过场。在今年的测评中,浛洸镇就有非洲猪瘟防控、排水沟整治、镇区路灯改造3项工作被代表评为“不满意”。
  对于这些“不满意”单位,镇人大主席团会组织代表开展工作评议,对问题跟踪监督并限期整改,连续两次满意度测评排名靠后,单位将受到质询。
  去年的满意度测评,就让浛洸镇党委委员马智平倒吸了一口凉气,由他分管的城镇办和城建中队分别排名倒数第一、倒数第二。
  虽然脸上挂不住,但马智平直言,测评前其实对这种结果早有预期。镇区乱摆乱卖、乱搭乱建、乱停乱放的现象严重,环境卫生不尽如人意,经常被居民投诉,虽然2018年相关整治被纳入政府重点工作,但至当年底仍没有取得有效进展。
  测评“垫底”让镇里下定决心从根子上解决镇区环境卫生问题,为了及时向代表通报情况、争取支持,马智平光去联络站就有3次,“每次都是汇报整改进度,每次去压力都很大。”
  一年整改期,马智平铆足了劲,不仅推动环卫工作成功“外包”,还通过主要街道划线、停车位划片,进一步规范交通管理,制定出台奖惩措施,有效督促职能部门履职尽责,“代表投诉两次以上直接出局。”
  一年过去,马智平分管的城镇办、城建中队在测评中排名靠前,打了一场翻身仗,“今年测评时有信心多了,好多代表见到我就感慨,浛洸真的变化很大。”马智平说。
  每年初由代表票决产生的民生实事,以代表“一年三问”的形式跟踪监督,并在次年测评验收,英德的制度设计一环扣一环,一年接一年,形成了对民生实事项目层层嵌套、循环滚动的闭环监督。
  自实施“三问一评一票决”跟踪监督工作机制以来,英德23个镇人大跟踪监督镇政府重点工作项目654项,已完成557项,完成率达85.2%;跟踪监督民生实事项目279项,已完成240项,完成率达86%,一大批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实事得到解决落实。
  02
  中山率先全面建立 “镇产”报告制度
  整治底数不清、资产闲置、效益不高乱象
  随着我省加快建立市、县两级政府向人大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制度,各地继续深入探索推进国有资产报告制度。在中山,根据当地镇区属国有资产存量大、占比高的特点,率先在镇一级实现国有资产报告全覆盖,逐步摸清镇产账本实情,并通过加强监管,大大减少资产闲置、利用效益不高等乱象,进一步提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水平。
  自我加压背后 
  镇产规模大但底数不清
  在最初的制度设计中,中山便就在市、镇两级建立国有资产报告制度作出统一部署安排。2018年10月,中山印发《关于建立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除了要求市政府当年起先行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外,还提出:镇人民代表大会从2019年起,每年可根据实际情况听取和审议镇政府的国有资产综合报告和一个专项报告,稳步推进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向镇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制度的建立。
  目前并无文件明确要求镇政府需向人大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中山市为何选择自我加压?
  中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冯煜荣介绍说,在此前专门针对镇国有资产的调研中,中山人大发现,一方面当地镇属国资体量庞大,比如小榄镇虽只是镇级,但镇属国资却过百亿元,另一方面,镇属国有资产不仅存在“家底不清”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重经营、轻管理现象,缺乏有效监督。
  为加强人大的有效监督,去年7月至9月,中山各镇陆续召开人代会,镇政府开始向镇人大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全市国有资产首次清晰起来。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中山全市国有企业(均不含金融类企业,下同)资产总额1816亿元,其中: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812亿元,各镇区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004亿元。
  “摸清了家底,才谈得上监管。”中山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主任甘敏聪介绍说,虽然有资产总账,但底数还不够清晰。有些镇资产清查比较彻底,有些镇的工作还不够。在资产清查中,也存在核算标准界定、历史遗留、多头管理等诸多问题,增加了统计记账的难度,出现了账实不符和不及时记账的问题。
  各镇的监管主体也是五花八门,有的镇是财政分局,有的镇是公资办,存在多头管理和政企不分问题;从监管对象来看,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和国有自然资源的情况掌握还不够,管理监督上仍有不到位的地方。
  实现保值增值
  倒逼亏损国企转制退出
  各镇的国资报告都报告什么内容?由于中山各镇国有资产的分布、存量、数量、规模、种类等都不相同,每个镇都从实际出发,采取先易后难、分类报告、逐步完善的办法,逐步扩大报告范围、充实内容。
  在小榄镇国资报告中,不仅囊括了资产、负债、分红等基本情况,还包括了境外资产情况及集体企业高管年薪等。
  “国资报告制度建立后,我们大致摸清了底数,也推动了各单位资产管理观念的转变。”小榄镇公有资产管理中心副主任朱迅文直观地感受到,资产使用部门对于配合资产清查及各项管理工作比以前积极主动很多。
  国资报告制度的建立,也加快推动各镇提升资产保值增值水平。小榄镇人大办负责人介绍,该镇国有资产中有2000多处物业,此前出租效率和效益不够理想,如今物业整体出租率都达到了95%以上,单位面积租金也提高了。
  “三鸟市场”是小榄镇工业总公司属下的农贸市场,2019年,在镇人大的监督下,小榄镇将“三鸟市场”通过拍租的方式推向市场,收益上缴镇财政,通过市场化经营手段,收益由原来的300万元增至600万元。一些竞争行业经营不佳的国企也转制退市,2018年至2019年间小榄镇有19家国企转制退出。
  “不仅摸清了国资家底,也为今后常态化监管奠定基础。”小榄镇人大主席林国荣表示,国资报告制度建立后,人大的财经监督将更有底气和信心。
  03
  江门新会试行代表兼任民间河长
  代表巡河履职 测评责任河长
  每天晚饭后只要有空,江门新会区双水镇人大代表余伟林都会走出家门,沿着村里的基背河“散步”。不过他“散步”时关注点不在风景,而是察看哪里有垃圾、破坏河道等行为。这是因为他还是双水镇民间河长,“既能为治水中心工作出力,又能在家门口为乡亲们做点事,这种方式挺好。”余伟林说。
  自2018年以来,新会区人大依托代表来自基层、熟悉情况的优势,引导各级代表以民间河长身份参与河湖治理保护工作,目前这项探索已在新会全面推开,并正在向大气污染防治等领域延伸,人大代表的角色也由民间河长转向“生态卫士”。
  代表家门口巡河履职
  双水镇在新会最早推行人大代表担任民间河长。早在2017年,该镇123名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全都参与河长制工作,其中,19名代表因为党政身份担任责任河长,其余104名代表被聘为民间河长。
  “人大代表是本地人,对当地的环境、河流水系比较熟悉,也因涉及切身利益,对参与河长制工作主动性较高,而且巡河方便,每日出行都可能经过相关河流水库。”双水镇人大主席黎伟男这样解释当初开展这项探索的初衷。
  按照就近原则,代表们被分配到全镇辖区范围内长达142.76公里的12条河流、9个水库和9个山塘开展巡查监督工作。
  一旦发现问题后,民间河长既可以向各地河长办反映,也可以将问题反馈给镇人大办,由后者出面督促责任河长在15个工作日内反馈处理结果。“这对责任河长,既是有力支持,也是一种督促监督。”
  “担任民间河长,为人大代表履职提供了一个平台,也让我们有机会在家门口为乡亲们做点事。”镇人大代表张惠床是一名民间河长。此前,她在与其他代表一起巡河时,发现邦龙锦江村村口的河流散发出酸臭味,她及时将问题反馈给镇人大办。相关部门迅速行动,调查发现排放的污水主要为企业地面清洗污水,责令企业将污水回收处理后再排放,当地村委会则对河流污染处进行清洗。
  截至目前,双水镇民间河长已开展巡河2067人次,提交镇人大意见建议75条,办理完成意见建议69条;提交村级河长意见建议732条,已全部办理完毕。
  由民间河长转向“生态卫士”
  从2018年6月起,新会面向全区11个镇(街)推广代表担任民间河长,并逐步规范工作措施、工作机制,以期提升民间河长履职效能。
  目前,双水镇人大代表担任民间河长,均采用代表本人申请、经审核后聘任方式。如何让代表这个民间河长真正管作用、起实效?新会做了一番制度设计。
  新会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推广双水镇做法中,当地陆续建立工作管理、激励保障、民间河长与责任河长结对联系、评议河长制4项制度。
  为鼓励代表大胆反映河流真实情况,新会规定,对民间河长举报监督行为和信息必须保密,不得以任何形式向他人泄露,否则一经查实依法依纪严肃追究。
  代表做了河长之后,对责任河长的工作成效更有发言权。民间河长们一年组织两次对政府河长制工作进行评议,参评代表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满意度测评,民间河长提出的意见建议得到更有效落实。
  目前,针对新会工业企业比较多、车流量比较大、大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实际情况,当地人大正在探索将民间河长监督范围由水污染防治向大气污染防治延伸,以双水镇、崖门镇、大泽镇为试点,积极开展代表监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逐步将民间河长深化扩展为“生态卫士”,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助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
  04
  江门开平多年坚持代表约见市镇长
  解决十几万 群众饮水难
  打开厨房水龙头,自来水哗啦啦流出来,每次谈起通自来水,江门开平市沙塘镇的杨婆婆就满脸笑意,“亏得人大代表一直跟进,盼了这么多年终于解决了,再也不用担心做饭突然没水了。”
  这是代表通过约见镇长促成的一件民生实事。近年来,江门开平通过探索开展人大代表约见市长活动,推动代表发挥主体作用,帮助群众解决民生难题,并将其向镇延伸推开,目前该市13个镇中,已有7个镇推行代表约见镇长活动。
  多年坚持推行代表约见市镇长,让当地基层代表履职热情大为提升,也系统解决了一批诸如群众饮水难等群众关心、代表意见集中的民生热点难点问题。
  专啃民生问题“硬骨头”
  开平市人大常委会代理主任李宝贞介绍,代表约见市长活动选题都是从代表意见集中、群众关心、政府办理成效不明显的代表建议中筛选出来的。为切实提升效果,选题坚持少而精,每年只组织一次,每次一个主题,同时注重可行性。
  自2012年推出约见市长活动的8年里,代表约见主题广泛涉及环境保护、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城市管理、饮用水源水质保护、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古镇旅游项目建设、城市提质、推进乡村振兴等民众热点关切。
  从2012年至今,开平先后历任4位市长,但代表约见市长活动未曾中断。
  大沙河水库是开平当地最大的水库兼饮用水源地,之前由于林业种植、畜禽养殖等活动增多,水库水质逐年下降。早在2003年前后,开平市人大代表吕跃进便开始呼吁反映问题,但始终未有明显效果。
  2015年,根据吕跃进等代表的建议,开平市人大把当年代表约见市长活动的主题敲定为“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约见现场,大沙河水库水质成为代表向市长反映的焦点问题,得到市长积极回应。
  “约见只是形式,但不能流于形式,让代表约见止于‘见’。”李宝贞介绍说,约见后,开平市人大常委会加强后续跟踪监督,要求市政府在次年上半年,将饮用水源水库污染整治情况向市人大常委会作专项书面报告。最终推动水库水质从原来的Ⅲ、Ⅳ类恢复至Ⅱ、Ⅲ类。
  结合“推进县乡人大工作年”契机,近年来,开平市人大力推代表约见市长活动规范化,用制度成果巩固、规范活动。2018年7月,开平市人大常委会出台闭会期间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暂行办法,对约见范围、约见活动组织,以及约见中代表建议意见办理时限等作出具体规定,并明确后续监督职责,使闭会期间人大代表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的活动规范化、制度化。
  在开平市副市长何光骏看来,约见活动为政府负责人与代表之间搭建起“零距离”沟通平台,有利于政府了解民意、听取民声、集中民智,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落实代表建议,更好为民解难事、办实事。
  约见行政首长延伸至镇
  在约见市长活动形成常态化机制后,从2018年起,开平将约见活动延伸至镇一级,进一步推动解决更多基层民生痛点、堵点、难点。
  一直以来,开平市沙塘镇十几万群众为缺水问题所困扰,由于当地自来水管网运行多年,管道生锈堵塞,破裂损坏严重,用水不足成为困扰沙塘镇的难题。
  沙塘镇人大主席李建忠回忆说,连政府机关冲厕所都没水,居民要在23时之后错峰冲凉,煮饭需要提前蓄水,“遇上村民哪家摆酒,需要停周边的水;每年春节期间,大量外出务工村民返村,用水量就剧增。”
  此前,虽然当地也在极力推动管网更新,但效果不明显,这引起了群众很大意见。镇人大代表在走访听民意活动中,共收集意见和建议110件,其中64件反映饮用水问题。
  2018年8月,沙塘镇首次就群众饮水难题举行代表约见镇长活动。活动后,各职能部门协同配合,推动沙塘镇立即上马供水管道工程,最终于去年底实现全部正常供水。居民用上安全、稳定的自来水,工业用水也有了保障,一举解决困扰多年的用水问题。
  “居民们无不拍手称快,代表们也感到腰杆硬了,履职热情大为提高。”李建忠感慨道。
  李宝贞认为,通过多年探索实践,约见市镇长激发了代表的履职热情,有效推动政府开展工作,特别是近年来每次约见活动都有多位职能部门一把手出席,形成了代表与部门负责人良性互动的局面。
附件:
相关稿件:

广东人大
微信公众号

南方+客户端
“广东人大发布”
南方号

粤当家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