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大资讯 > 市县人大

《中国人大》杂志 | 珠海人大: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 以法治护航“产业第一”

时间:2022-11-15 来源:《中国人大》2022年第19期
分享到:

  10月5日出版的《中国人大》杂志2022年第19期,集中刊发了反映广东省人大和广州、深圳、江门、珠海4个市人大工作的报道,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集中、系统宣传和推介广东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奋力谱写新时代人大工作新篇章的创新做法。

  今天转载的是反映珠海人大工作的报道。

图片

图片

珠海人大: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 以法治护航“产业第一”    

  2022年,新一届珠海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委“产业第一”部署,确立五项产业立法项目,以高质量的立法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珠海经济特区改革发展保驾护航。

  出台全国首部专门规范工业用地控制线的地方性法规

  7月28日上午,伴随着施工机械欢快的轰鸣声,珠海市连片规模最大的5.0产业新空间集中开工(签约)仪式暨富山工业城奠基仪式举行。这是珠海开拓产业空间、提升土地效益的一项重要举措。

  为确保工业用地规模,提升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破解产业空间不足的问题,珠海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珠海经济特区工业用地控制线管理规定》,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

  珠海市人大常委会在围绕产业发展用地的调研中发现,珠海市存在用地总量少、土地用途变更预期突出、产业用地退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导致产业发展空间受限,亟待从制度上加以规范。

  随着规定的出台实施,上述问题迎来一系列“破冰”举措,这也是全国首部专门规范工业用地控制线的地方性法规,填补了工业用地管理的立法空白。

  “立法为全市近200平方公里工业用地,划定了最严的法律红线。”珠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雍灵介绍,立法将工业用地作为战略资源加以保护,更有利于控制工业用地流失、稳定工业用地总规模。

  坚持立法先行 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民营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珠海挺起工业脊梁的“助推器”。但龙头企业偏少、能级量级不够、产业集群发展程度较低等问题,一直制约着珠海民营经济的发展。

  今年3月,珠海市人大常委会聚焦痛点、难点、堵点,助力破解企业发展的市场准入隐性壁垒、要素获取不平等、政策执行不持续等问题,表决通过《珠海经济特区民营企业权益保护规定》。该规定从多层面维护民营企业权益,如规定建立规范化机制化政企沟通渠道、建立防止违约失信长效机制、破除招投标隐性壁垒等举措。

  与此同时,为满足稳市场主体、精简登记流程、降低交易成本等实际需求,珠海出台《珠海经济特区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以立法促进商事登记服务再升级,持续提升市场主体登记和企业开办便利化水平。为适应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要,条例规定,在港澳注册登记的企业,符合相关条件的,可以直接办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登记,取得营业执照,从事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生产经营活动。

  “珠海围绕改革发展大局,始终健全完善立法工作机制,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理念贯穿于改革发展全过程,引领和推动珠海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社科院国家法治指数研究中心主任田禾评价道。

  以“小切口”立法 织密安全生产防护网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为筑牢安全生产底线,9月29日,珠海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珠海经济特区规范政府投资建设工程发包与承包行为若干规定》,以立法形式治理违法发包、转包、分包、挂靠等行为,坚决遏制建筑领域安全生产风险。

  按照管用、有效、可操作的原则,珠海以“小切口”立法的形式,对症下药、靶向治疗,针对建筑领域“三包一挂”违法行为制定很多硬招实招,多条措施为全国首创。

  如规定提出,政府以其他各类资源参与投资的建设工程均纳入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并将异地补公项目纳入政府投资项目监管范围;完善招标投标制度,实行“评定分离”原则,明确招标人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程序、决策约束机制和标后评估机制;完善查处机制,建立执法司法信息共享机制,解决执法部门“查处难”问题等。

  接下来,珠海市人大常委会在修订《珠海经济特区安全生产条例》等工作中,将进一步完善相应安全生产法治体系、安全生产保障措施和法律责任,切实压实生产经营者责任,提升安全生产监管水平,织牢安全生产法治防护网,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附件:
相关稿件:

广东人大
微信公众号

南方+客户端
“广东人大发布”
南方号

粤当家
小程序